也许电影将它改名为《周渔的火车》更贴切些,火车在周渔的生活中是爱情的象征,它带着幸福到来,却又很快地离开。但火车的终点站是在周渔的心里的,火车最终停在了周渔身边,永远的停在了她的心里。
谁也不能很明白地说清楚爱情究竟是什么,它因什么而来,又为什么而去,谁也不知道。爱情只是人心里隐隐约约的一种奇怪的感觉而已。
一个人不可能同时爱着两个人,但却能被两个人同时爱着。陈清不知道有着什么样的魔力,让两个女人不可救药地爱上他。他被她们分割,分裂成两个不同的陈清,在周渔那儿,陈清是一个好丈夫,不抽烟,不喝酒,尽善尽美地只为周渔存在,全心全意地爱着她,掩饰内心一切可能引起周渔疑虑的想法;而在李兰身边,他无需遮掩,他颓废、空虚的一面显露无余,可他也在真正地生活,甚至让人觉得他与李兰才真的是一个家庭。因为周渔的生活就象飘在空中,无需食人间烟火似的。
周渔是一个仿佛不生活在尘世中的人,她美丽、纯洁,她和陈清的爱情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她当然也付出,可她的付出是柏拉图式的,她不知道她的爱人也需要物质生活上的关怀,就象早上起来做一碗泡面之类的,她不知道。她可以跑很远的路去找陈清,只为了见上一面,为了一个深情的吻,她的生活中可以只有爱情。可陈清不,与周渔的不食人间烟火比起来,陈清只是个凡夫俗子,他需要李兰,因为李兰能给他踏踏实实的生活,不虚无飘渺,能接触到、把握住,就象拿着钓竿钓鱼一样的满足。
李兰有着深邃的大眼睛,也是一个很让人着迷的女人,你无须对她撒谎,她能一直看到人心底,知道你在想什么,她一眼就能看出你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她不需要欺骗,她要一个真实地活在她生命中的陈清。她擅长分析,她知道陈清需要什么,她知道陈清为什么会和她一起生活。但是最终在她和陈清的“家”里,留下的两个字是“周渔”,陈清说他真正爱的是周渔。
陈清坐着他的火车回到了周渔身边,但又走了,永远的走了。李兰说周渔不爱他,如果换了她,一定会随他而去。她说的没错,不过只说对了一半,她自己的一半。她们俩都爱陈清,但那是两种不同的爱。周渔有着太强的感染力,所以在陈清墓前,周渔的悲伤,绝望的悲伤让身旁的人也感到无助。
李兰讨厌别人把爱和喜欢分得一清二楚,可周渔的敏感会让她一直问:“陈清,你不爱我了?”那种无助让人觉得心酸。
爱情、爱的对象、爱的方式、爱的付出、爱的结局,这所有恍惚的疑问在《周渔的喊叫》里更搅成了一个迷团,让人在沉思中去感悟爱。
爱究竟是什么?是那列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的火车吗?火车坏了,火车走了,那爱还存在吗?
现在才知道 《 周渔的火车》跟《周渔的喊叫》根本是两回事。
别让自己的心被一个人全部占满。那些爱情既然无人可以排挤,就放在那里爱着吧,其实等待也可以做成一个美好的姿态,好好地生活,好好地等爱。
我们一直在等待,不是等待与你相遇,就是等待与你错过。
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
各自成为书页里干枯的花瓣。
亲爱的,我们一开始就是隔绝,之间有无形的银河,没有渡船,没有鹊桥,没有通往幸福的任何出路,除非放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2 19:51:4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