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和英雄豪杰,都对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汉高祖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到文学巨匠苏轼的“一尊还酹江月”;从“李白斗酒诗百篇”到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从欧阳修“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到郁达夫“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不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对酒都情有独钟。 酒真的有灵性吗?有人认为: 酒,是诗者的灵感。 酒,是吟者的节拍。 酒,是书者的笔锋。 酒,是画者的色彩。 难怪国画泰斗傅抱石先生每每新出一件得意之作,都钤上一方“往往醉后“的压脚闲章。 写酒;歌酒;书酒;画酒引申成了今天的酒文化。 酒,小酌有趣,畅饮助兴,酗酒则不当了。 词史上写酒的诗词为数众多,但写戒酒的却寥寥无几。辛弃疾的“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他把“酒杯”人性化,用与“酒杯”对话的形式,组织成诗文,不仅有对答,还有情节,甚至还展现了作者和“酒杯”两个对立面的性情和脾气。从风格上看,作品诙谐有趣,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同时也宣示世人酗酒对人的危害。这――恐怕也是古人对“酒”的认识的另一个层面吧。 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弃疾 杯, 汝前来。 老子今朝, 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 咽如焦釜; 于今喜睡, 气如奔雷? 汝说: “刘伶, 古今达者, 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 叹汝于知己, 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人间鸠毒猜, 况怨无大小, 生于所爱; 物无美恶, 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 “勿留亟退, 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 道: “麾之即去, 招则须来。”
过,犹不及。
“不——过,是好酒!”
———————— 陈道明(某酒品牌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