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踏上直升机前往法国巴黎的那一刻,人们分明能感觉到这位老人与平时的不同。 一顶绒帽代替了人们熟悉的阿拉伯方巾;虽然仍是一身戎装,但是戎装下的身躯却已不再挺拔;那把总是与他形影不离的手枪,此刻也不知道被放在了哪里…… 送别的巴勒斯坦人,宁愿相信这只是一次短暂的别离,就像此前无数次面临以色列人以及反叛者的放逐、暗杀与威吓一样。他们的领袖依然会在某一个时刻,高举着象征胜利的手势,微笑着告诉他们:“没有人可以把我赶走。” 然而这一次,所有的迹象表明,他的生命之火已经渐渐远离。 小小巴勒斯坦搅动了中东数百年,他是否早已不堪重负?他曾告诉世界:“我左手握枪,右手持橄榄枝,我们追寻和平,但请不要逼我用枪。” 巴勒斯坦人把他看作“歌利亚”,因为无论是面对这个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还是直面梅卡瓦坦克黑洞洞的炮口,他都从来不曾丧失过勇气;虔诚的穆斯林视他为巴勒斯坦的马赫迪,注定要带领巴勒斯坦人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而美国和以色列却说他是恐怖主义的教父、和平的捣乱者,他们深信他的背影里包含着太多的血腥和暴力。 他渴望为巴勒斯坦“打开胜利之门”,他给自己领导的组织起的名字就叫“法塔赫”(在《古兰经》中意为“打开胜利之门”)。作为一个战士,他熬过了巴勒斯坦的枪林弹雨、突尼斯的漫漫长夜、黎巴嫩的重重危机……然而在谈判桌前,他却迎来了巴解组织重返联合国、巴勒斯坦建国、中东和平初现曙光。 没有人知道,没有他的中东是更好还是更坏。即使在支持率最低的时候,巴勒斯坦各派别,美国和以色列仍把他看成是惟一能代表巴勒斯坦的人。然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威信不复从前却也是事实。他无法获得对手的信任,甚至不能赢得反对派的谅解。 但当一个老人行将告别人世之际,这一切都不再重要,对他的批评似乎都已经失去了讨论的意义。至少在他的努力下,中东和平之门终于透过了一缕阳光———两个曾经势成水火的民族,如今至少相对和平地共同生活在《圣经》所描述的“千年之国”,尽管枪炮声和爆炸声依然不断。那是多少世纪的爱恨情仇啊! 或许,他现在才能够专心去追寻自己的梦。即使离开那些复杂的仪器,相信他那渐渐失去知觉的躯体里仍然会有这样的梦在徜徉: “耶路撒冷,如果没有你,我的梦就不会圆满。” 梦未圆,橄榄枝与枪却终于双双滑落.
默哀3分钟!
然后
下机!
直指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