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代 http://www.onefeel.net/bbs

湖南一师校友论坛是一师学子的网上家园。
共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1楼
晴天娃娃 发表于:2005/11/3 14:12:53

  《童年的消逝》一书初版于1982年。12年之后,在为此书写序言时,波兹曼说了一句有意思的话--“我希望能发现几个大错”。他认为多年前自己在书中论述了一个“非常悲哀”的主题。而时致今日,童年消逝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扭转。现实显然让波兹曼感到失望。他怏怏不乐地说:现在我重读这本书,很遗憾的是,并没有使我做出任何重大的修改。那时发生的一切,现在仍然在发生。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尼尔.波兹曼似乎是个有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作家。而且应该比较有趣。由这样一个人来讲述这一严肃而又另人忧伤的命题,使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

2楼
晴天娃娃 发表于:2005/11/3 14:19:27

“最好的历史往往产生于一个事件完成之后,产生于一个阶段进入尾声,而另一个新的、更强劲的阶段还不可能到来的时候。”“历史学家通常不是来歌功颂德,而是用来埋葬历史的。不管怎样,他们发现做尸体解剥比写进度报告来得容易”。

3楼
晴天娃娃 发表于:2005/11/3 14:28:55

  少女模特被设计成隐晦的色情作品,成人犯罪和儿童犯罪之间的区别缩小,儿童游戏成为摒临灭绝的物种...种种社会现实,说明同一个问题:童年在消逝。1962年。菲利普、阿里耶斯的《几百年的童年》引发了研究儿童历史的热潮。童年的历史成为当前的学者研究的一大产业--这是“童年在消逝”最具说服力之证据。当历史学家开始热衷于对童年历史做尸体解剥时,我们从中发现了这一悲哀的事实。

4楼
晴天娃娃 发表于:2005/11/3 14:33:49
  作为个体的童年当然在延续,作为社会符号的童年概念却在悄悄改变,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对此还茫然无觉。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开篇就提出问题:童年的概念从何而来?它又如何正在飞速消逝?

5楼
晴天娃娃 发表于:2005/11/3 14:39:29
  所谓“童年的消逝”并不是说特定生理年龄的生命群体不复存在,而是指“童年”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特征已经模糊不清。在中世纪的时候,童年的概念是不存在的。孩子们生活在以口语沟通的世界里,有机会接触该文化中几乎一切成人的方式,除了不会恋爱、不会打仗。这种局面直到印刷术的出现才被改变,成人世界开始和儿童世界分离,阅读时代的开始成为童年的摇篮期。被儿童所厌恶的学校出现了,满大街都是莎士比亚笔下哼哼唧唧不愿去上学的小孩儿。于是所有人就开始认同儿童不能共享成人的语言、学识、爱好和社交生活了,在整个西方世界,童年的概念就已然成为社会准则和社会事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3 15:12:41编辑过]
6楼
晴天娃娃 发表于:2005/11/3 14:45:39

{莎士比亚《皆大欢喜》里著名的“人生的阶段”

  一个哼哼唧唧的男生,背着书包|脸色像早晨一样灿烂,行动却慢腾腾像蜗牛一样|不情愿去学堂 。。。。。。

  当童年进入摇篮期,社会把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投向儿童时,孩子们被要求接受“旨在使他们变好的教育”。而这种压抑他们天然充沛精力的教育,使孩子对去学校进行常规训练这一任务充满沮丧。}

共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Powered By 湖南一师校友论坛
Processed in .06250 s,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