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代 http://www.onefeel.net/bbs

湖南一师校友论坛是一师学子的网上家园。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1楼
杨红爵 发表于:2002/12/8 2:12:52
(六) 文胜于质,是古希腊文明的致命缺陷,也是古希腊民族悲剧的必然所在。 幅员辽阔的罗马帝国,则是战马剑盾铸成的刚性社会。他缺乏丰厚渊深的原生文明,又拒绝 汲取古希腊文明而改造自身。虽然强悍,却没有柔韧的文明根基。罗马帝国留给人类的,除 了庞大的斗兽场、血腥的奴隶角斗场、 无数的征服战例、奢靡的沐浴方式与酗酒恶习,以及 一部《罗马法典》与哲学诡辩派之外,还有什么呢?对于一个存在千年左右的世界性帝国, 其主体文明竟然如此贫瘠,确实令人不胜惋惜。 惟其如此,在历史岁月的侵蚀中,罗马民族 最终无声无息的解体了。倒是曾经被他征服的许多民族,依旧没有灭亡。 质胜于文,这是古罗马文明的致命缺陷,也是古罗马民族悲剧的必然所在。 民族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决定民族命运的,绝不仅仅是战争与暴力。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文明形式本身的冲突竞争。生活方式是否具有包容性?语言文字是否 简洁并具有美感?是否有利于交流传播? 信仰是否具有多元特点?并对其他民族的信 仰形式具有共处性?人文精神、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国家形式、社会结构、消闲方式、审 美方式、居住方式、人际关系准则、婚姻与两性关系的传统、家庭与家族形式的亲和力等等 等等,是否具有坚实的根基?是否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 归纳起来,就是由所有这些方面综合形成的文明方式,对本民族个体是否具有深刻的吸引力 、强烈的凝聚力?对不同民族是否具有包容性与亲和力? 文明冲突是民族竞争的“软”形式 。它更为长久的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文明形式不具有弹性(包容性与亲和力 )的民族,必然是民族文明的尊严极端化的民族,也就是老虎屁股式文明。这种文明的民族 ,必然陷于 连续不断的外部冲突与内部族群文明的冲突,谁也容纳不下谁,最终导致整 个 民族的衰落。历史不乏文明冲突导致战争与对抗的例子。 十字军东征大约是中世纪东西方文明冲突最典型的战争。所谓宗教圣战,无一不是文明冲突 引发的战争。就现存文明民族而言,在文明冲突中受伤害最深的恐怕莫过于以色列民族。一 部《圣经》中的一个故事(即或这个故事是信史),一个犹大,使以色列人在西方民族(文 明)宗教世界堕入了万劫 不复的地狱。一切对犹太民族的残害杀戮,莫不起源于这个 “神圣”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犹太民族的灾难至今仍然没有结束,因为某种文明的狭 隘与偏见仍然没有结束。 中国民族的圣人是孔子。孔子在世时的敌人多如牛毛(有没有出卖过孔子的叛徒?我不清楚 。请热心的网友查证)。可那个中国人要将孔子敌人的后裔当作异类消灭,那在中国民族看 来简直要笑掉大牙,连认真的愤怒都不需要。可能有人说这是不伦不类的比较。我倒认为非 常的能说明问题。假如说出卖孔子的叛徒还没有找到,那么出卖武圣人关羽的孟达总是真有 其人吧,还有割去了关羽头颅的潘璋(东吴大将)也是证据确凿吧。可是,非但封关羽为“ 圣”为“王”的政权没有下令将潘璋、孟达的后裔(潘孟二族)斩草除根,就是那些最讲“ 忠义”精神、尊关羽为“鼻祖”的中国会道门们,也没有对潘孟二族寻仇。中国民族在汉代 之后最痛恨的人是秦始皇(姑且不说对不对),可是秦姓依然在繁衍,以致出了个遗臭万年 的秦桧之后,竟然姓秦者依然如过江之鲫! 不要说中国文明不认真不严肃没有仇恨意识。斤斤计较仇恨的文明永远不会“泛滥”为汪洋 恣肆的文明。说到底,还是文明的“海纳”问题。 中国民族在历史上遇到的文明冲突大约有四种情况: 一、外来民族入侵而被趋赶后,残存人 口保留的文明。 二、自愿归化的少数民族的文明。 三、和平往来中流入中国的外来民族文 明。 四、周边民族的文明伸展。 以上四种情况,大约每个民族(尤其是大民族)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 所以也可以说它是具 有普遍性的四种情况。 对待文明冲突,每个民族并非都是相同的对策。 就整个欧洲而言,可以说文明形态并无大的差异,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欧洲就是一个大 的文明形态。其文明形式的差异,绝不会大于中国西北与岭南人之间的差异。西方学者动辄 精通十几种语言,恩格斯能“结结巴巴的说二十多种语言”,即或普通的文化人大约也能通 晓三五种语言。这就是文明基本标志——语言文字的相似性。而在中国,除了文字的统一, 语言可真是千差万别,江南岭南数十里不同语的山区大有在者。饮食、居住、婚姻、风俗等 等,也自古有“十里不同俗”之说。 然而,中国却是一个拥有稳定的共同文明的大国。欧洲却从来都是由许多许多文明相似的国 家组成的民族生存区域。 这就是民族文明消解冲突的能力所致。 中国文明对前两种情况下的文明冲突,总是有着一种伟大的情怀——“以仁为本”。具体说 ,不夺其地,不变其俗,不杀其人。即或对于那些曾经以野蛮方式对待我族而后来成为失败 者的夙敌,也不睚眦必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种事例在中国 历史上屡见不鲜。春秋对夷狄,秦汉对匈奴,隋唐对胡人,明对蒙古,民国对满族,二战中 对日本战俘,抗美援朝对美国战俘……不要说中国人应该狠毒。正是这种伟大的“王师”气 魄,使中国文明保持了饱满的文明正义的资本,从而在危亡关头敢于大无畏的面对任何强敌 。整个农业文明的数千年,中国屡屡面对无赖民族的纠缠,但却从来没有丧失高贵的人性尊 严,从来没有与无赖之敌一起堕入灵魂的地狱。中国文明中历来有“杀降不详”的价值观念 ,从不推崇那些残暴杀降的功臣。
2楼
圣贤大盗 发表于:2002/12/21 21:43:34
儒家的 中庸之道,为国人之根性,却未体现在文质对峙上,乃何故?从以仁为本—以钱为本,钱和残本就貌似,文与质本就不全,不拿、不送,不清、不醒,亦为中庸!“大胸怀”本就无所不包,多美言于己,何须赧然!更不会词不达意!快哉!快哉!欲尽兴,下次再叙,承让!承让! 次乃国人之道也!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Powered By 湖南一师校友论坛
Processed in .06250 s, 5 queries.